“新零售”转型升级 银行加码个人消费贷
2024-10-19 14:21:05

随着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和普惠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快速发展,银行顺势将业务重点向零售业务倾斜。在“新零售”转型过程中,个人消费贷成为不少银行的发力点。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推出的消费贷产品中,利率优惠、30天免息成为营销亮点;而在“打法”上,场景化金融成为突破口。

受访人士指出,个人信用数据不断完善以及各类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坏账率不断下降,银行纷纷加码消费贷;不过,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在大数据领域的优势不断上浮客群,这对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形成了挤压。

互联网金融竞争激烈

“特邀客户专享福利,纯信用免担保,最高10万元免费用30天。”这是某城商行推出的个人金融产品。

针对上述产品,冰鉴科技研究院研究员王诗强指出,30天免息对于优质客户吸引力并不高,优质客户更看重长期借款利率,因此商业银行只能吸引次优客户,但是银行对这群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有限,导致大量客户申请被拒,这也造成了个人消费贷市场面临着客户数量和客户需求在增加,但是符合商业银行资质要求的客户却并不多的尴尬窘境。

对此,浙江某银行零售业务人士告诉记者:“我行也推出了个人贷款产品,利率很低基本不赚钱,然而客源有限,不好推进。”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从需求端来看,个人消费贷市场实际上仍在高速与可持续增长,之所以出现有些银行没有客源的问题,主要还与个人消费贷的过于分散、相对小额所导致的银行以传统批发信贷和企业信贷思维无法与零散型的零售业务相对接这个原因有关。

“银行在产品优惠方面下功夫,反映了当前个人消费贷市场的竞争激烈。”在信用卡行业研究专家葛亮看来,目前这三类玩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大致的经营定位为优质客群、次优客群、长尾客群,但由于当前年轻人消费行为的变化、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大数据领域等优势的存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断上浮客群,对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形成了挤压。

近年来,银行纷纷推出个人消费贷业务,葛亮分析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在宏观层面,地缘政治危机叠加疫情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定局,为了“稳增长”,包括促消费在内的宏观调控手段将密集出台,这也意味着下半年商业银行负债端的价格更便宜、场景端的拓展更加有的放矢。

在数字化时代,场景建设成为商业银行获客的重要手段。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场景化零售有四大特点:从笼统的提供金融服务到应用于真实场景;从单一金融产品到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闭环;从刻板的客户群体划分到精准化营销和服务;从现金贷款到对应真实消费需求。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如蚂蚁金服、腾讯、京东等通过自有电商、社交等场景,凭借对线上线下流量和场景的高度垄断,不断挤占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市场份额,甚至带来客户消费、企业生产行为的改变。”葛亮如是说。

王诗强认为,布局个人消费贷业务,既是零售转型的需要,也能更好地保证业务稳定增长。随着年轻人群的消费观念转变以及消费贷风控不断完善,分期消费已经成为年轻群体的主流消费方式,而消费贷风控随着个人信用数据不断完善以及各类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坏账率不断下降,因此,商业银行纷纷加码消费贷。

葛亮指出,银行可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制定不同的经营策略,比如国有大行因其在消费场景、政务、C端客户等资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将客户触角从线下迁移到线上,聚焦优质大型企业B端授信链接获取C端优质客户资源,积极与政府合作引流政务流量转化金融服务等手段,布局未来的消费信贷市场。

“股份行因其体制的灵活性,应以开放的心态加大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合作,不断拓展优质的消费金融场景,甚至可以适当地下沉客群,加快消费贷业务发展;城商行、农商行受属地化经营的限制,天然缺乏消费贷客户流量和消费金融场景,通过加大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包括资金、流量、风控、场景等全面合作,是该类银行未来转型消费贷的重要途径。”葛亮如是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王诗强提示道:“一方面,监管部门不断要求银行降低贷款利率(36%降低到24%,甚至更低),以及部分客户过度消费,多头共债现象不断增加,这对客户的未来能否正常还款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消费贷竞争加剧、获客成本不断增加也在不断侵蚀银行的利润。”

柏文喜也提到,消费贷极大的市场空间是商业银行加码个人消费贷所面临的重要机会,而市场过于分散带来的市场拓展困境与个人消费贷的信用征集、后续纠纷解决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挑战。

推进“轻型银行”转型

当前各家银行的零售转型可谓“全面铺开”。

推进轻型化发展,构建零售业务第二增长曲线,正在成为各商业银行新阶段转型发展的共性选择。记者注意到,从各家银行披露的2021年年报来看,在营收方面,零售业务对收入贡献比例均有所提升。其中,“宇宙行”工商银行一骑绝尘,个人金融业务营收达到3996.03亿元。

亿欧智库发布的《2022银行零售客户经营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白皮书》指出,一直以来,对公业务是中国银行业的业务基石,随着监管趋严、市场不断开放等因素,对公业务利润空间持续收窄,增长乏力。2020年,中国上市银行零售业务的营收占比首次超过对公业务,零售业务税前利润比重也在持续攀升,逐渐成为银行未来的战略发力点。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强调,“轻型银行”转型下半场以来,“以开放融合引领组织进化”,几百个融合型团队活跃在组织边界上,打破条线、部门间的“玻璃门”,推动开放平台建设,形成了“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招行行长田惠宇强调,在3.0模式里,更强调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通过平台开放业务融合,打造条线和业务单元之间相互促进的飞轮效应,充分满足客户的复杂需求,助力零售获客。

为更好推进零售转型,银行也在组织架构调整上发力。兴业银行启动零售板块架构改革,将零售条线组织架构调整为零售平台部、财富管理部、零售信贷部、私人银行部、信用卡中心五个部门。也有银行意识到客群经营的重要性,比如,光大银行成立了零售客户经营委员会,以“分层分群、数据驱动、渠道协同、交易转化”为核心,推动建设零售客户一体化经营体系。

普惠永道指出,利用数字渠道压缩经营成本、加强风险管控,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用户体验,是当下零售业务的突破口。与此同时,云购物、数字生活等新趋势,也促使银行更注重零售用户的行动轨迹洞察与消费场景变迁,线上化、智能化、生态化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发展策略,与“长尾”市场的交互,以及全口径客户管护,也是关注点。

由于零售业务运用的大数据技术与相关应用,依赖海量用户信息,也因此,《个人信息保护法》对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需要特别重视。对此,普惠永道指出,银行零售业务面临移动应用(APP)合规、自动化决策合规、生态合规三方面挑战,银行应高度重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不仅是为了满足合规需要,也是银行强化客户信任、构筑品牌之本。

“在识别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方面,应系统性识别当前业务涉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建立个人信息和相关系统的映射关系,全链路梳理个人信息收集、存储、共享、跨境传输等;建立个人信息合规长效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与相关合规审计制度,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等措施,切实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水平等。”

京牌融资府
贷款热线:13716334427
1
3
7
1
6
3
3
4
4
2
7
贷款问答
全部
负债一百多万,能贷多少呢?
您好,负债也是可以贷款的,贷款额度需要根据你实际的情况才能给出...
详细回答
贷款需要多长时间?
你说的是贷款办理流程时间吗?办理流程一般是1-3天...
详细回答
贷款之后,提前还款有违约金吗?
您好,具体要看你贷的什么类型的款,一般信用贷款提前还款是没有违约...
详细回答
你们的贷款合法吗?
您好,这个是正规银行机构进行贷款放款的,是合法的呢。...
详细回答
提前还房贷的话有哪些限制条件呢?
一般银行规定,房贷客户半年或一年内不能提前还款的,一般都是在你的...
详细回答
我想房贷,请问有哪些要求?
借款人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良好的信用记录、按时足额偿还贷...
详细回答
贷款知识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