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金融“活水” “贷”动乡村发展——雅安市金融系统多举措优化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稳,天下安;产业强,中国富。
今年以来,雅安市金融系统坚持把金融服务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提高金融服务精准匹配能力,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创新信贷产品和信贷模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雅安全市涉农贷款余额570.71亿元,较年初增加59.85亿元。
加大信贷支持
促进产业稳步发展
产品生产周期长、没有抵押物,想要贷款怎么办?近日,四川雅安周公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荣容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我们的茶叶主要销往藏区,受疫情影响,人工、物流等成本增加,而茶叶销售价格却在降低,流动资金一度出现困难。”张荣容说,为占有更多下游市场,该公司急需一笔资金收购茶叶鲜叶,可想贷款却没有抵押物。
“收购茶叶鲜叶都是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而茶叶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回笼慢,若因缺乏抵押物导致无法贷款,就会马上影响鲜叶收购。”张荣容说,该公司向银行申请的一笔3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就一度被搁置。
市担保公司得知该情况后,及时为该公司提供了一年期的雅安市民营和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担保贷款,且实行全省最低的1%担保费率。“现在贷款已经拿到,我们有充足的资金收购茶叶鲜叶,稳固市场。”
镜头切换到位于芦山经开区思延片区的“经纬·芦山智慧纺织园”项目建设现场。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挥汗如雨,园区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纺织业是芦山县主要产业之一,目前该县正全力打造西南首个“绿色智慧纺纱园”,延伸产业链和扩大生产规模。然而,园区在建设标准厂房等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一定资金缺口,这也成为产业发展的“拦路虎”。农发行雅安市分行了解到这一问题后,主动上门对接,为政府、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融资融智服务。不久前,1.3亿元的项目贷款成功获批,首笔0.76亿元贷款资金已投放到位,有效缓解了该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引进更多省内外优质的纺织中小企业入驻,预计年产坯布7500万米,进一步增强当地纺织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打响“西南纺织在芦山”产业品牌,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提档升级。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的实施将为芦山县及周边地区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带动当地老百姓稳定增收。
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邮储银行雅安市分行和省农担公司雅安分公司联合,利用“支农快贷”全新产品,由银行全部承担担保费,“真金白银”提振农业企业(农户)发展信心。两家机构“总对总”深度接洽,对存量涉农贷款进行全面梳理筛查,初步形成“支农快贷”业务“白名单”,并通过业务专题培训进一步统一办理标准、明确操作流程、规范资料报审,同时成立“督导小组”驻点县(区)支行推进业务开展,提供“一次受理当场办结”的高效服务,累计发放“支农快贷”8189.60万元,为18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有效缓解了“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创新金融服务
丰富“生态宜居”品质内涵
每月20日是汉源县九襄镇大庄村张婆婆缴纳社保费的日子,与以往不同,现在她只需要在家门口的“工行驿站”内就可完成缴费。“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只要几分钟就可在POS机上办好业务,实在太方便了。”张婆婆说,自从银行网点“开”进村里后,为乡亲们提供了不少便利,大家平常散步时就能顺便把业务办了。
在大庄村益农信息社“工行驿站”内,摆放了社保医保缴费便携式POS机、缴费二维码等,极大满足了乡镇、村(社区)群众缴纳社保、医保费用,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种金融业务。
近年来,雅安市金融系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打造现代化便捷宜居的乡村基础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巩固行政村银行业金融服务全覆盖成果,在行政村设立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点)、金融联络员、ATM(CRS)、POS/EPOS机、转账电话、其他自助服务终端等,进一步优化规范金融联络员制度,不断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实现乡村金融服务“零距离”。
目前,雅安市基本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县域新设(筹建)3家保险分支机构,推动成立232个村级信贷工作室。全市部分乡村服务站(点)还加载电子商务功能,搭建了商品展示区、客户体验区,为村民提供日常消费品采购、农产品收购及外销、农资代购及配送、农村地区物流代收代办等服务,着力打造“一站多能、一网多用”平台,提升广大农民不出村、不出镇的支付服务幸福感。
同时,银行机构积极探索“金融+互联网”新模式,利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形式,满足更多客户需求。以“绿色金融”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环境宜居乡村,加大对景观提升、立面改造、管线整理、河道清障美化等信贷支持力度,实现基层农村面貌“蝶变”,新农村建设乡土特色彰显,居住环境全面提升。例如,在不久前,农发行雅安市名山区支行成功获批水利建设中长期贷款7.9亿元,已实现首笔投放3.2亿元,用于支持名山河流域综合治理,这将有助于加快推进名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
探索新模式
强化乡村信用体系建设
整村授信、批量开发,是金融机构主动下沉为“三农”服务的具体体现。此举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足不出村就能解决资金需求,并能以点带面促进信贷资源流向县域经济。
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雅安银保监分局先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雅安乡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责任细化方案,并联合财政、农业农村部门制定政策性育肥猪保险年度投保标准及回溯机制工作方案,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与地方政府联动,建立并完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今年上半年,雅安市完成400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
汉源县通过采取“村级信用授信小组初审提供名单、乡镇信贷工作组复查签审、合作银行综合审定”程序,对辖区农户进行评定授信,种植农户可申请最高30万元贷款,对从事花椒收购等季节性资金需求大的农户,可申请最高200万元贷款。
名山区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明确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项评定”标准,并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等方面向信用村、信用户倾斜。
各银行机构对信用村、信用户给予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政策,引导客户树立守信意识。农行雅安分行利用科技金融优势,全面启动农户信息建档工作。该行通过数据信息为广大农户精准“画像”,以“惠农-e贷”为抓手,加大线上批量自动授信模式的不断创新,实现农户贷款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运作。同时,结合线下人工审批方式,差异化支持特色产业经营大户、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及时有效解决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此外,雅安市还广泛开展征信宣传,基层网点与乡镇、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合作,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相结合,联合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将“讲诚信”延伸至广大农户日常生产生活之中,积极营造“争当诚信户、争创信用村”浓厚氛围,将金融文化与乡村文化、新农村时代风尚融合,为信用村建设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