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贷款结构与动态释放了诸多积极信号
据央行披露,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看到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总量,读者朋友还是感到相当开心和满意的,并对金融机构的发力表示点赞。因为从总量上看,人民币贷款保持大幅增长态势,契合了中央政府有关加大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支持实体企业抗疫、稳住经济大盘、促进经济增长等宏观政策意图。而且,在各类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大力支持之下,全国三季度经济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暖,国民经济呈现了复苏向好态势,GDP增长达到了3%。这一切没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且,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结构和动态看,释放了更加筑牢我国经济复苏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金融信号。具体来看,主要释放了四种信号:
实体企业贷款增长加快,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为经济复苏回暖筑牢了基础。
经济复苏回暖最终靠的是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焕发,而实体企业经营复苏又要靠贷款需求增长来促进生产经营规模和投资的扩张。从前三季度企业贷款需求情况看,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14.5万亿元,同比多增3.77万亿元。金融机构对实体企业贷款总额量增长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实体企业贷款结构正发生着积极可喜的变化,也就是中长期贷款占比远高于短期贷款,这表明实体企业信贷融资需求的增长不仅仅满足于短期流动资金需求,更在于刺激实体企业增加中长期投资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实体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
比如前三季度实体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3.8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半年高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8.68万亿元,同比多增3076亿元。尤其从实体企业贷款用途看,更显现了立足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夯实实体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张的基础。如前三季度实体企业固定资产贷款余额57.19万亿元,同比增长9.6%;经营性贷款余额55.6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
重点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投放与支持力度,促使了我国工业生产经营复苏和利润增长。
无工不富,没有我国工业企业的复苏,经济难以获得巨大的增长,在金融机构大力信贷支持下,我国工业企业前三季度的生产经营情况逐步向好,主要指标PPI、PMI等都表现出了积极变化,且由于生产回暖带动利润边际改善。据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发布的信息显示,1至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441.8亿元,同比下降2.3%,但降幅呈收窄之势。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这些积极变化,与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密不可分:比如前三季度,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6.08万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2.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0.7个百分点。
而且,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74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34万亿元,同比增长28.4%,增速比上年末低0.7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既表现出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生产与投资支持力度的加大,也反映出了工业企业生产与投资热情的回升,尤其是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贷款比例保持了比较合理的水平。
普惠信贷与绿色信贷同步推进,既体现了金融服务的人民性,也支持了经济增长的高质量性。
金融业是企业,追逐经营利润无可厚非;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度里,金融同样要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那就是给予社会弱势金融群体和弱势经济产业以扶持,为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产业发展差距与社会共同富裕提供金融推力。前三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31.39万亿元,同比增长21.6%;前三季度增加4.89万亿元,同比多增5757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3.1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上年末低2.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94万亿元,同比多增4443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7.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694亿元,同比增长14.8%;助学贷款余额1336亿元,同比增长17.7%。
还有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这表明我国金融业信贷服务已辐射到社会各个层面,让全体中国公民和相关经济产业都能均等地享受到金融阳光雨露。而且,“三农”信贷投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前三季度末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48.5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金融业坚守金融发展方向,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前三季度我国金融业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比上年末高8.4个百分点;尤其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32和5.5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4%。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这三大产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9.37、5.33和2.9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0.9%和63.2%,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提供了巨大金融推力。
民间投资热情在金融机构信贷大力推动之下有所回升,为加速我国经济企稳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济企稳回暖,财政投资起到挑大梁的作用,但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焕发民间投资的热情和活力,整个社会经济投资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才能为经济增长夯实牢固的基础。
在10月26日国务院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要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尤其强调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可见,民间投资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容不得丝毫马虎,可以说民间投资热情激发不起来,就难以汇集成支持经济增长的滚滚洪流。前三季度,我国住户贷款余额74.52万亿元,同比增长7.2%, 前三季度增加3.42万亿元;且前三季度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高达18.53万亿元,同比增长16.1%,比上半年高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2.31万亿元,同比略低。这些都是金融机构了不起的成绩,离开了金融机构对民间住户贷款投放的增加,民间投资的回暖是不可想象的。